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黄科技发〔2021〕1号)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21-02-04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黄石高新区,各县、市、区科技部门:

现将《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黄石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1月28日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科技创新工作紧扣“四再”目标,在新起点上加压奋进和开拓新局的一年。为做好2021年科技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及主要指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市创新委2020年第二次全会重要部署,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持续推进“三链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构建“五大创新体系”为重点、以“4个10”和“2个300”重大科创工程为支撑,推动创新活力之城由产业产品创新向系统构建创新体系转变,高起点开启科技强市建设新征程,支撑引领黄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指标: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占GDP的比重达到23%;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工资总额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0家以上,新增科技创业企业30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58亿元;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试验与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

二、构建五大体系,推动创新活力之城由产业产品创新向系统构建创新体系转变

(一)构建全域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市域一体化布局。

1.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调整完善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密切跟踪评审动态,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大冶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支持阳新申报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

2.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围绕“四区N园”布局,指导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黄石高新区特色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在国家高新区中争先进位。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创建国家农高区。推动经开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西塞山工业园建设省级高新区,支持下陆区长乐山和阳新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

3.培育创新型科技园区。围绕光谷科创大走廊和临空创新发展带建设,推动黄石临空经济区科创中心(科创岛、科教城)、大冶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园和黄石港环磁湖大学科创园、黄石科技城等重点科创园区建设,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副中心建设。指导和支持园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大冶市形成有色金属特色产业基地,西塞山区形成先进钢铁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区·铁山区形成先进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大冶铁皮石斛、阳新枫林大坡府田园综合体、新港园区金海白茶等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二)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夯实创新基础能力。

4.打造协同开放创新平台。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主动对接长三角,加快建成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力争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今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步推进上海、深圳离岸科创中心建设,着力形成“研发在外地、生产在黄石,孵化在外地、加速在黄石,引才在外地、用才在黄石”开放创新格局。加强科技对外交流合作,支持和指导龙头企业在海外设立离岸实验室或研发中心。

5.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启动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所)建设。推动市级产业研究院做大做强,建立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支持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物流装备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引进和支持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我市设立研究院、专业研究公司等新型研究机构。力争新增市级和省级产业研究院各2家。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力争新进规企业8家,并建立进规培育后备库。

6.加快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统筹推进规上制造业企业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实行赏优罚劣绩效评价方式,推动平台提档升级,加快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支持劲牌公司、湖北师范大学创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持续指导县(市、区)开展本级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省级、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0家和60家以上,新备案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以上。

(三)构建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发展壮大创新主体。

7.加强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进一步优化科技创业企业孵化体系,支持瑞晟芳香、铜都汇、磁湖汇等建设国家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支持鹏程科技建设省级众创空间平台,鑫物成、爱媛付柑、京南辣木等建设省级星创天地。积极开展市级孵化器、星创天地备案。推动“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支持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力争全年新培育推荐省级以上“双创”平台3家;新增入孵企业300家以上。

8.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制定技术发展规划,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联动,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宣传和实操培训力度,全力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

9.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真落实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百千万”行动计划,全力实施“3个100”工程,重点推进10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精准支持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扩规提能,建立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库。发布年度20强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支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进一步做大做强,争进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实行常年受理、及时审核,实现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

(四)构建高新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三链融合”。

10.全面梳理产业发展技术需求。面向中长期,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围绕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和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技术,建立企业研发项目服务平台,制定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和科研方向目录。按产业类别谋划一批产业前沿项目,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建立产业研发项目库。

11.开展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实施新技术攻关、新工艺优化、新产品开发“3个100”行动,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深入推进“三链融合”。重点聚焦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围绕共性问题、核心技术探索建立“揭榜攻关制”。力争全年组织实施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三新”研发项目300项以上

12.加快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围绕成果转化、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度高、产业化前景明确的项目加快落地转化,加快形成“钱变纸”、“纸变钱”良性循环。组织开展黄石市“三链融合”产业创新优秀成果评选,推进企业产业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年转化重大技术成果100项以上,新增高新产品500个以上,进入产业化新产品200个以上,实现省以上科技进步奖取得新突破。

(五)构建科技人才引育体系,加快补齐创新短板。

13.引育好科研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离岸科创园(中心)“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对接武汉科教资源和上海、深圳科研优势资源,为企业引进急需的重点科研人才。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推进全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黄石工作站建设。改革科研项目后补助方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将人才与项目对接,实现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14.引育好科技适用人才。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培训体系,选送科技实用人才、基层科技人才到高校学习培训。深入开展“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组织100名高校科研骨干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或技术顾问。启动新一轮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确保全年在服科技人员达到100人以上。积极争创省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5.引育好科技创新团队。贯彻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组织实施“百企创新团队三年培育工程”、“百名科研领头人引育工程”和评选活动,实现各类研发平台“有一名科研领头人、有一支科研团队、有一个主攻方向”,最后形成一批科技成果。积极开展创新平台、创新团队ABC评定管理,激发创新团队活力;积极开展市级“双创”团队认定,大力培育省级“双创”团队。

三、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16.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履行好市优化创新环境工作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对照2020年国评指标测评体系,制定2021年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重点指标任务的调度、推进、督办,推动工作落实。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相关机制和制度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全面梳理现行科技奖补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创新十条”,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及时兑现落实。

17.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推进出台《黄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建立市县联动推进科技贷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贷,着力破除审批时间长障碍,推进科技成果贷业务健康发展。积极对接省“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会同高新投和相关园区举办高层次投融资对接活动,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加快组建首期5000万元、规模1亿元的市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基金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引进科技金融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入驻科技城。

18.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互联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黄石技术交易大市场建设,力争今年5月投入运营。加快技术转移示范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省级技术转移示范平台,启动市级技术转移示范平台备案。支持新冶钢、东贝电器、大江环科等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常态化开展重点企业“三链融合”技术创新合作项目对接活动。支持县(市、区)承办省“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组织企业家和技术经纪人走进实验室(中试车间)行动,促进对接科技成果在黄转化。

19.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创新科技活动周组织方式,推进科普活动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加强科创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正确引导和宣传创新创业价值观,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拓宽渠道,丰富方式,加大科技宣传力度。

四、强化系统自身建设,当好企业创新“店小二”

20.进一步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切实加强政治机关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扛牢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健全局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加强“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职能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党建与中心工作交汇融合、双向提升的良好格局。持续创建红旗党支部,打造机关文化品牌、服务企业品牌。组织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21.进一步提高科技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编制发布全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强科研评价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主动发现、协同监督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依法行政。建立科技领域重大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和国防科技动员工作。

22.进一步抓紧思想引领教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分层分类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政治理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形势政策、知识技能法治意识等教育培训。

23.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服务能力。深入开展“进百企、解百题、促创新”主题活动,实行“一线工作法”,进一步转观念、转作风、转方式,全面提能增效。持续开展机关干部“双周一课”能力提升行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加大项目建设、申报和政策争取调度、督办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干部日常考评机制。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推进机关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精细化。全面营造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